核心阅读
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,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,贯彻“绿色、智能、节俭、文明”理念,向着“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”的目标,杭州亚组委精心打磨亚运会筹办细节,努力奉献一届成功圆满的体育盛会。
9月23日,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浙江杭州开幕,赛事将在杭州及浙江省内5个协办城市精彩展开。
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,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,贯彻“绿色、智能、节俭、文明”理念,向着“办好一个会 提升一座城”的目标,杭州亚组委精心打磨亚运会筹办细节,努力奉献一届成功圆满的体育盛会。
场馆设施优化升级
站在杭州城市阳台向对岸远眺,亚运会主场馆已然成为新地标。奥体中心体育场作为亚运会开闭幕式主场馆,如同一朵绽放的莲花;相邻的奥体中心体育馆,则采用体育馆和游泳馆双馆合一的设计理念,好似展翅欲飞的“蝴蝶”……
目前,杭州亚(残)运会改造或新建的56个竞赛场馆已全面竣工。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及网球中心,景观亮化提升工程正在推进;在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,场馆电气设备满负载测试正在进行……锚定即将到来的亚运盛会,各个场馆加紧进行提升和测试,力求把高质量筹办落到实处。
作为杭州亚组委两大实训基地之一的临平体育中心,3月将迎来亚运场馆测试赛——浙江省青少年射箭冠军赛。此前,“韵味杭州”中国杭州(桐庐)国际马术公开赛刚刚在桐庐马术中心落幕。建于1966年的杭州体育馆,外观坚持修旧如旧,内部设计则秉持现代实用原则,并通过承接中职篮联赛,推进场馆运行“查漏补缺”工作。通过一场场测试赛,场馆设施经受赛事检验。
行走于钱塘江两岸,视野中的亚运元素不只有体育场馆,亚运村内的108幢建筑同样引人注目。走进亚运村,会发现这里没有窨井盖,路面采用了彩色透水混凝土材质,能够将雨水净化并储存起来,满足日常绿化带灌溉的同时,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。而在运动员村内的运动员宿舍,麦秸秆材质制成的衣架,防水环保面料的洗漱包,则让环保理念得以精巧呈现……
亚运村运行团队去年9月全面入驻亚运村,如今这里已经具备试运行条件,接下来将陆续完成大屏平台系统、亚运村一码通、自助预约系统建设,同时还将搭建亚运村低碳管理系统,推进与交通调度、食品安全、赛事管理系统的对接,并按照场景化、实战化要求进行全面测试。
从赛事场馆周边不断增加的电动汽车充电桩,到亚运村即将开行的AR自动驾驶智能巴士,再到新增移动云VR体验区,延期一年举办让杭州亚运会的筹办更加从容,硬件设施和筹备经验得以提升。
“从场馆的建设到赛事的组织,再到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,我们将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备工作。”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、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表示。
服务保障智慧低碳
最近,在浙江大学校园里,一场关于亚运会赛会志愿者“小青荷”的补充招募面试正在进行。外语能力、交流沟通能力、突发情况应变能力……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,考核的重点也不尽相同。而在湖州德清赛区,社会志愿者补充招募也进入最后的面试选拔阶段。
举办大型赛事,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关键。在紧锣密鼓做好赛会志愿者工作同时,各类智慧平台将成为杭州亚运会服务保障工作的新亮点。
杭州亚组委重点打造了“一屏三端”(赛事指挥平台,杭州亚运行、智能亚运一站通、亚运钉)服务体系,面向参赛群体、观赛群体、办赛群体提供智能化服务。
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数智大屏拥有人工智能识别和告警功能,能将越界人员的告警场景发送到安保中心,以便及时应对落水的安全隐患;临安亚运场馆内,名为“小新”的机器人能够与数据驾驶舱连接,时刻掌握场馆运行动态;临平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,不仅为视觉残障运动员的导盲犬设置了休息区,门上还安装了自动感应语音播报器,提醒运动员已进入某区域……
场馆之外,“云上亚运村”智能系统正在进行上线前的功能测试。通过智慧指挥平台、数智管理工具、云端生活社区3个板块,管理人员可感知亚运村整体运营状态,掌握亚运村管理数据,实现村内人员、车辆、服务等资源的高效智能调度。面向“村民”的亚运村一码通,则将亚运村餐饮、交通、商业等服务“全面上云”,“村”里的吃、住、行和特色服务均可点点手机,一键“安排”。
从“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系统”到“亚运AR数智安保平台”,再到亚运村中的浙江省内首座电缆智能监控中心,智能应用增添了科技感,也在为绿色亚运做贡献。
在杭州奥体中心电力作战指挥部,国网杭州供电公司“零碳工程师”倪飏正盯着大屏幕上的双碳大脑系统。此前,在他的带领下,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完成了节能降碳改造。馆内环境感知网络能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、光照度、人群密度等信息,智能制定柔性用能策略,让场馆能效提升15%。
节能改造的亚运场馆、可再生材料制作的亚运商品、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、大型活动“无废赛事”指南……如今,绿色亚运的理念已深入方方面面。
“我们将从场馆建设运营维护、赛事组织、参赛观赛服务等方面,广泛运用成熟技术。”杭州市亚组委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毛根洪表示,绿色亚运的理念将贯穿到赛前筹办、赛事举办全过程。
城市品质不断提升
每逢周末,杭州拱墅区运河体育公园总是游人如织;亚运会乒乓球场馆里,市民正挥汗如雨;场馆外的国风跑道、儿童乐园等户外公共空间也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前来散步休闲。
亚运会延期一年举办,场馆有了一年多的空档期,让赛事场馆利用有了新尝试——亚运会还没开幕,场馆已“惠民”。只需登录应用软件“亚运场馆在线”,便可用手机预订亚运会所有场馆。56个杭州亚(残)运场馆已全部对外开放,预约使用的市民已超过200万人次。
楼顶打篮球,立交桥下打网球,家门口打乒乓球……在杭州滨江,为了让居民享受健身便利,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正火热开展。见缝插针式的公共体育设施,让市民“健身去哪儿”的问题得以缓解。
得益于筹办亚运带来的运动热潮,各地体育场地的数量在持续增长。不仅如此,为了更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,杭州全面推进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(馆)向社会开放。一个遍布城乡社区的“10分钟健身圈”正在形成。
不仅仅是杭州。借助筹办亚运会契机,宁波象山亚帆中心通过滨海运动发展海洋经济,为地区发展提供新动能;绍兴棒(垒)球体育文化中心启动周边环境改造,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;金华围绕道路修补、临街房屋修缮改造、街景靓化等举措,开展城市环境提效升级。
亚运会临近,市容市貌不断提升,城市文明风尚也有新的亮眼表现。
充电宝、爱心伞、打气筒……在杭州萧山,遍布社区的“亚运青年V站”不仅便民设施一应俱全,还有志愿者为市民提供帮助,宣传亚运知识。亚(残)运会期间,他们将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来宾提供语言帮助、交通指引等多种志愿服务。
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,将全面贯彻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办赛要求,进一步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,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好场馆建设、竞赛组织、服务保障、宣传推广、城市提升等各项筹办工作,确保办成一届“中国特色、浙江风采、杭州韵味、精彩纷呈”的亚运盛会。
本报记者 李中文 窦 皓
本报记者 李中文 窦 皓